國際私法商標侵權責任侵害商標權承擔的法律責任
國際私法商標侵權責任,侵害商標權承擔的法律責任?
侵犯商標權的法律責任:
(1)停止侵害;
(2)賠償損失;
(3)消除影響,恢復名譽;
(4)賠禮道歉。
商標侵權的行政責任有:
(1)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
(2)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于制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3)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對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處以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的罰款;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處以10萬元以下的罰款。
如果商標侵權情節嚴重,還可能承擔刑事責任。
個體經營商標被告侵權如何免責?
個體戶商標侵權經營者不一定有責任,主要看銷售者是否知道侵權現象存在,若是明知侵權,但是依舊繼續銷售,那么有理由認為銷售者的行為也構成了故意侵權,此時就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具體來說,銷售者的行為滿足了以下要件,就需要承擔侵權責任:
(一)商標侵權行為具有違法性我國《商標法》對商標侵權行為作了上述規定,只有違反了上述規定的行為才構成商標侵權??梢娺`法性是商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之一。(二)商標侵權行為存在損害事實在《商標法》第五十七條規定:“商標注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有證據證明他人正在實施或者即將實施侵犯其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如不即時制止,將會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可以在起訴前向人民法院申請采取責令停止有關行為和財產保全的措施”。上述規定說明,商標權人有權禁止即發侵權行為,而無需等到損害事實的發生,故損害事實不在是所有商標侵權行為必備的構成要件。(三)商標侵權行為有因果關系由于損害事實不再是商標侵權行為的必備構成要件,因此對即發侵害商標權的行為,因果關系也不再是商標侵權行為構成的必備要件,只有發生損害事實的商標侵權行為,才應考慮加害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的因果關系。只有需要確定侵權人所應承擔的責任大小時,因果關系的認定才有意義。(四)商標侵權行為存在過錯新的《商標法》第五十二條第二款對老的《商標法》第三十八條第二款“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進行了變更,改為“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刪除了“明知”二字,說明新的商標法對侵權行為人的主觀狀態不再限制。此外新《商標法》第五十六條第三款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的并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痹摋l進一步說明,即使行為人無過錯,仍然構成商標侵權,只是不承擔賠償責任而已,但還是要承擔其他相應的民事責任。二、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認定根據我國《商標法》第52條以及《商標法實施條例》,以下行為屬于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1、未經商標注冊人的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者類似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2、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3、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4、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并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銷售者與個體工商戶之間,存在的一般是雇主、雇員的關系,故此若是個體工商戶涉嫌侵犯了他人的商標權,那么通常情形下,是由該共同工商戶,獨立的承擔賠償責任。若是想要讓銷售者一起擔責的,需要拿出證明銷售者也實施了侵犯商標的證據。國際私法對于侵權責任性質的認定?
侵權責任,適用侵權行為地法律,但當事人有共同經常居所地的,適用共同經常居所地法律。侵權行為發生后,當事人協議選擇適用法律的,按照其協議。
關于商標侵權的法律小竅門?
1.首先最簡單的就是與侵權人進行談判協商,要求對方停止侵權的一切行為,并賠償自身在被侵權過程中的一切損失。這種 *** 的優點是最簡單省事,但相對來說,由于這種 *** 缺少執法機關以及 *** 的壓力,侵權人可能不會理會被侵權人提出的合理主張。2.所以,第二種 *** 就是向工商部門檢舉投訴這種侵權行為,并請求工商部門強制處理侵權人的侵權商標,但是這種 *** 雖然能有效率停止侵權行為的進行,但是受到侵權的損失卻不大可能得到賠償。
在商標侵權案件中,原告首先要明確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所規定的侵權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然后針對各種侵權行為確定侵權行為人,侵權具體形式,侵權商品的數量,侵權行為(或侵權商品)的準確發生地點。應當承擔的舉證責任有:
(1)被侵權人在先權利證明(包括商標注冊證等);
(2)被請權人產品樣本;
(3)侵權產品樣本;
(4)購買侵權產品證明(如發票等)
(5)為各種侵權商標或者侵權商標商品及包裝進行印制、倉儲、運輸、郵寄等行為的單據。
被告針對原告的指控和提出的證據提出質疑,可以以該注冊商標已被商標局依職權撤消,自行注銷,與原告簽訂的商標許可使用合同或者商標 *** 合同等證據,來反駁其并未侵犯原告的商標專用權。
綜上所述,雖然商標侵權可以通過私下協商解決,但是最穩妥的辦法還是向法院提起訴訟,主張對方作出侵權過程中相應的賠償,同時也要停止一切的侵權行為,當然在提起訴訟以后自己也需要收集充分的證據,才能得到法院的認可。